中航资产持续发挥“兜底保障、盘活赋能”核心功能,聚焦“党建、改革和经营”三条主线,围绕资产管理服务、工业综合服务、产业运营服务,咬定目标不放松,稳扎稳打向前行,向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迈进。
中航汽车全力保障科研生产,重点项目工程任务按期达成;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动能,实施“AI+”专项行动,加快新材料、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研发技术应用,促进航空技术与汽车技术双向融合;以风险防控为底线,深化现代企业治理和国资管控融合,建强国际化人才梯队,确保各项事业稳健前行。
通飞华南开展“以研促产、以产保供、以供强企”百日攻坚活动,向AG600型号“1235”年度任务目标吹响冲锋号角:按时完成AG600飞机生产交付任务,不断的提高批产总装质量,打造AG600型号“精品工程”;全力高效推进AG600海上抗浪能力验证等各项试验试飞任务。
陕飞设计部门持续技术创新,零部件、总装厂锚定目标满负荷生产,全力推进批产零件任务收尾、零件投产、飞机部件装配和总装生产;管理层面通过“数字化赋能和改进”双轮驱动,优化资源配置,全面支撑生产攻坚。
特飞所紧盯技术迭代,完成浮空器结构优化、AG600关键技术突破等多项技术攻关;坚持“科研+产业化”发展,AS700载人飞艇成功飞越花江峡谷大桥,累计确认订单24架;AG50轻型运动飞机改进型持续优化性能,开展客户体验广受好评。
西飞民机多线并举加速发展:“新舟”60民用搜救机圆满完成救援物品投放试飞,取得关键技术突破;HH系列无人运输系统研制稳步推进,HH-200TC申请已获民航西北局受理并成立审查组,启动适航相关工作。
航宇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统筹规划当前任务和长远发展布局,紧盯批产、科研、维修三大核心任务。各部门精准梳理任务推进中的风险点,针对性制定应对措施,夯实任务推进基础。
自控所全力以赴保障交付,面向目标,严肃责任落实;直面生产交付风险,加强过程管控与风险闭环管理;成立专项工作团队,攻关突击,定好节点,压实责任;借助信息化、智能化手段处理问题,促进生产运行管理上的水准提升。
景航各单位精准施策、协同发力:锻造一厂推动技术与生产深层次地融合,强化工艺交底与质量管控;热处理厂提前完成设备维护保养,灵活排产保障重点项目;采购供应部深化与供应商合作,强化内外协同,确保关键物料精准送达。
江航系统梳理瓶颈和难点,以问题导向组建专项团队开展集中攻关,持续紧绷“冲刺弦”;抓提前量,提前谋划、提前排产、提前备产2026年全年生产任务,通过科学统筹资源、优化生产流程抢占先机。
中航光电的实验室里,研发团队正聚力攻关开展“头脑风暴”,向技术难题发起挑战。生产线上,操作人员全神贯注,确保每一件产品的精准与可靠。项目现场,技术服务团队以专业和高效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,保障任务顺利推进。
计算所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机制,提前识别科研生产中的重点难点,实行“一题一策”;着力构建“建、运、监”一体化运营体系,促进职能机关由“管控型”向“服务型”转变;加强全过程管控,针对瓶颈问题组建专项攻关团队,确保问题及时解决。
长飞制定并发布《2025年大干四季度攻坚行动实施方案》,在计划上精准发力、方法上精细推进,将生产管理融入数字化流程,提升管理效能,做到节点争先、质量争优、技术争强。
特种所开展“决胜‘十四五’,建功新征程”主题劳动竞赛活动,完成预先研究、型号研制、批产交付端到端流程说明书,开展22个流程的优化子项目评审,系统评估实施成效,贯通流程宣贯、部署、运行、监测全链条,全面解决流程断点、高耗能点,为“十五五”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长风在智慧显示、人机交互、超高温传感测量等方面突破关键“卡脖子”技术,沉浸式座舱显示器、新型超高温温度传感器、高温转速传感器、热电阻元件等实现研制与配套,达到世界一流水平,新增授权专利100余项。主动布局产业新赛道,在非航防务、民用航空、高端制造等领域多元发力,各类特种显示测量产品已批量进入非航防务、轨道交通领域,触控显示产品在民机领域实现国内首个单独取证,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已达15%。
凯天聚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以“科改”为牵引,以组织能力提升为抓手,高质量推动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、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、“五大降本”工程等重点工作,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增量市场,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安大在关键工序、重点产品上设立党员先锋岗,聚力攻坚大批量、高难度产品生产任务;各分厂聚焦产品交付与质量管控,压缩全流程流转周期,确保每件产品“可查、可控、可追溯”;变电站员工以岗为家,用全年不撤班的坚定守护能源供应“生命线”。
南京机电围绕“客户为先、奋斗为本、质量为基、创新为要”核心价值观,积极地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,多个项目成功竞标。IPD项目管理能力进阶,实现管理上的水准与研发效率双跃升。围绕阅兵保障,成立专项团队,高标准、高质量地完成了保障任务。
贵阳电机紧盯重点任务与关键节点,严控研制进程,强化过程管控,抓实项目管理,推动跨部门协调联动,集智聚力攻坚,以“三改三革三严”为抓手,把“学标准、用标准、懂标准”落到实处,杜绝工程领域口头解释,提升整体效能。
力源推进精准管控、高效协同,推动各部门紧盯生产目标、聚力攻坚。通过机加、装配、测试等多部门高效协同,生产流程堵点得到一定效果疏通,工艺质量和交付进度实现双提升。
通飞华北各单位掀起加班保交付的热潮,20余支党员突击队和“罗阳青年突击队”围绕AG600项目和运5B整机生产保交付。二线余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生产现场,全力做好生产保障服务。
安吉持续夯实质量基础,推动关键产品合格率稳步提升开展生产现场整顿“速赢速效”专项行动,对公司所有区域开展现场整理整顿工作,推动现场管理与生产效率同步优化,为产能释放提供有力支撑。
中航重机通过党建结对、联合竞赛等形式打破部门壁垒,重点项目提速攻坚;党建联建机制拓展合作空间,实现与用户在研发技术、方案优化等方面的全程联动,不断开拓市场新局面。
航标“十四五”期间经营质效实现新跨越,营业收入、工业总产值实现双突破。科学技术创新取得新成就,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,航空装备订单量实现稳步增长,民机和非航高端新兴客户群体订单实现重大突破。能力提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,建成钛螺栓等14条专业化生产线,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能显著提升。
太航践行基于过程的管理模式,聚焦计划穿透调研和2026年度生产准备、健全故障模式降低产品故障率、虚拟半成品库建设、健全成本费用绩效评估机制等专项工作精准发力;从工程、专业、功能三个中心构建专业能力,着力解决技术空心化和管理粗犷化等问题,并通过加持AI模型力促生产模式向敏捷化、智能化迁移。
制动在研发技术战线,聚焦工程化应用,推动自适应刹车、全电刹车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,并通过创新应用新材料新工艺、强化软件工具链,有效提升研发效率与产品竞争力。在生产交付一线,依托信息化看板实现全过程透明化管理,并对滞后环节启动预警、驻点攻坚,确保“质量不降、节点不退”。
强度所聚焦首责主责主业,AG600飞机全机疲劳试验、C919飞机全机强度试验等型号验证工作稳步推进。持续推进自主创新,正式对外发布大型自主结构分析CAE软件SABRE系统2025版,以数字资产构建新质生产力,以AI赋能形成强度分析新模式,为新型装备的研制提供新动力。
泛华对2025年26项重点工作进行盘点梳理,构建“问题闭环解决、工作高效推进”的执行体系。生产车间全员坚守一线,梳理优化关键工序衔接,促进关键产品按节点有序流转,全方面提升产线效率。
郑飞廓清改革目标,梳理明确科研、履约交付、管理、运行质效四方面高风险任务,签立责任状,明确高压线,压实责任,守好阵地,“倒计时推进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;强化党建引领,深化作风建设,落实巡视整改,推进提质增效,筑牢安全根基。
千山全力推进科研生产攻坚,抓实重点工程建设与批产交付,确保各项任务圆满收官;聚焦营收落地,持续深挖存量市场潜力,开拓增量市场空间;深化降本增效,不断的提高运营效能与经营质效;严守质量底线,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各环节把控;全面盘点全年生产任务,精准排查产出风险,保障批产落地。
航空工业集团全线以冲刺状态投入科研生产,用奋斗姿态书写攻坚答卷,确保“十四五”圆满收官,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贡献力量。





